国资央企加|凯发体育下载电游手机版速拥抱“AI+”
这一优势从各大央企最近在AI大模型领域的行动就能看出来。以能源行业为例■■,过去一年来,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中国中化、国家能源集团◆■★◆★★、中国核电、中广核、华能集团、南方电网等多家能源企业落地了AI大模型项目,其中以行业大模型居多。各企业积累的高质量专业数据★◆,是这些行业大模型训练的关键要素。
此外,围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这一战略任务◆★,国家电网还在去年12月建成并发布了首个千亿级多模态电力行业大模型——光明电力大模型,国网电科院(南瑞集团)下属的信通科技公司深度参与了该模型在电网运维、电网运行等场景的应用建设。
在央企◆◆◆★■■“AI+■◆★★”专项行动接下来的3个重点发力方向中,■★◆■■“更加突出应用领航”被放在了第一位。不少AI领域专家分析认为★★■,这刚好切中了央企发展人工智能的一大优势:超大规模的应用场景。
关于央企未来在AI领域的创新,国务院国资委给出了方向:积极引导中央企业加大资金投入,持续壮大发展人工智能的长期资本■◆★★■★、战略资本★◆★、耐心资本■★;同时聚焦关键领域,加快掌握“根技术■★”,积极参与开放生态建设,推动产生更多◆■■◆★■“从0到1■◆★■”的原始创新。
在我国,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多家通信领域央企已然成为智能算力供给的重要力量。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中国电信的智能算力部署规模达到了35EFLOPS(每秒进行百亿亿次浮点运算 )★■★◆■■,中国移动为29.2EFLOPS,中国联通则突破了10EFLOPS。
在AI产业的发展中,算力是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推动AI技术落地应用的基础底座。关于央企■★“AI+”专项行动的下一步,★★■★◆■“智算筑基”也被着重提及■◆★■★★。
在陈端看来★★★◆,国资委的上述部署★◆,直指我国AI产业发展面临的数据孤岛化、标注低质化、跨域共享难等瓶颈。她提到,通过央企主导建设行业数据集,有助于补齐数据短板◆◆★■,支撑大模型从“通用泛化■◆★■■★”向“领域专精”升级★■★,“同时◆◆★◆■,数据集作为公共产品◆★◆,还可降低中小企业AI应用门槛。”
记者在◆◆◆“崇太长江隧道”施工现场看到,盾构机掘进的同时,管片(一种隧道建设物料)吊运机器人会自动进行物料抓取、运输等操作,无人驾驶车辆则自主进行物料输送◆■。这种★◆★■★“前方掘进◆★■■、中部拼装★■◆■、后方运输”的智能化作业场景,其实就靠一套智能建造系统■■。★◆■“以智能掘进为例,当掘进过程中遇到参数异常变化◆■★,以往我们要将情况层层上报★■■★,开会分析,通常花费较长时间。但智能系统会自动对比历史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给出参考决策。”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机器的反应时间已经可以达到毫秒级,“远快于人◆★■★★■”■◆。
2024年,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揭牌成立,主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家人工智能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展开相关研究和应用。在中国电信CTO、首席科学家李学龙的带领下,TeleAI的科研团队重点聚焦智传网(AI Flow)方向研究,并基于此在大模型◆★★、智能体、智能光电(包括具身智能)★◆★◆、AI治理等领域取得不少突破。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算力需求的快速增长★■◆★★◆。根据国际咨询机构IDC发布的《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算力市场规模达到190亿美元◆◆■,同比增长86.9%,预计2025年将达到259亿美元,同比增长36.2%。“中国移动数万卡智算集群的GPU平均利用率由以往的近30%猛增至近期的70%。”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副总经理程建军说。
“央企◆◆‘AI+’专项行动将继续深化◆◆★◆。”近日召开的中央企业◆★★■■■“人工智能+”成果媒体通气会上,传来了这则消息。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发展局相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接下来的中央企业“AI+■★★★■★”专项行动,将更加突出应用领航、数据赋能和智算筑基★★■。
就拿隧道盾构建造来说■◆◆★★◆,作为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的国家队■★,中铁隧道局深耕盾构隧道智能建造多年,掌握了大量工程建造数据,包括地形地质、工程案例等,这些数据也成为其在盾构隧道智能建造领域创新的基础。“崇太长江隧道”的建设就应用了中铁隧道局研发推出的“盾构隧道智能建造V2■■◆■.0”技术★★■■。
记者从国务院国资委3月25日召开的媒体通气会上了解到,目前★◆■■★★,我国以高价值场景为牵引◆★■◆■,在交通物流、金融服务★◆■、绿色低碳■■◆★、工业制造、石油石化等重点行业已经汇聚了一批高质量数据集。今年3月1日◆■◆,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记者在平台上看到,在已经登记公示的数据中,多项数据的登记主体就来自央企或旗下子公司。比如中远海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登记了船舶历史挂港记录等。
经济体量大★★★◆◆、覆盖领域广等特点■■◆★★,造就了央企发展人工智能又一先天优势◆■■:掌握着关系国计民生的大规模关键数据◆◆,尤其是掌握着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大量专业数据■◆★★★。
目前◆■★◆,已经有多家央企通过打造智算平台,面向社会开放公益性算力基础服务。以中国电信为例,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息壤”一体化智算服务平台,有效整合了各方异构算力资源,为全社会提供标准化算力服务。中国电信2024财报提到,“息壤”已接入50家算力合作伙伴★■◆,自有和接入的智能算力合计达到62EFLOPS凯发体育下载电游手机版。
实际上,自2024年专项行动启动以来,AI技术已经在不少高价值场景中落地。目前,中央企业在工业制造、能源电力★◆◆★、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行业,超500个场景布局应用人工智能,科研、生产、客服等方面降本增效明显◆★◆■★◆。
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的人形机器人正在与人握手互动。受访者供图
良好的科研环境是科学创新的重要支撑★■。在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副院长陈银看来,在发展人工智能、推动人工智能变革性创新上◆★■★◆■,中国电信等在内的央企在算力◆◆★、数据■◆★★◆、应用场景方面有更大的优势。
具体来看,围绕■★◆“应用领航”,国务院国资委这次给出的行动要求是:强化深度赋能★■■,瞄准战略意义强、经济收益高、民生关联紧的高价值场景,强化行业协同、扩大开放合作,加大布局力度★◆◆◆,更好服务千行百业。
回顾这两年■◆★◆◆★,国务院国资委曾多次在点题■★★◆“人工智能■■◆★◆★”时提到“高价值场景”。在今年2月召开的中央企业“AI+■★★”专项行动深化部署会上,国务院国资委正式启动战略性高价值场景建设专项工作。“人工智能技术的价值■◆,最终需通过场景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认为★■◆◆★,当前,全球AI竞争已从技术单点突破转向生态体系博弈,“通过打造标杆场景◆■,央企能够主导行业标准制定,提升我国在全球AI价值链中的话语权★■”。
各行各业的央企都动了起来。比如★★◆,中国中铁集团在隧道盾构施工建造中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创新技术,在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的同时,还突破了一项项施工难题;中国中车集团则构建了工业人工智能赋能平台,重点打造“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等制造业核心流程场景,为工业制造“开挂”★◆■◆■■。
以电网巡检为例◆■★,截至2023年■★◆★■◆,全国35千伏及以上的输电线万千米■◆■★。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目前该公司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万千米,且很多输电线路位于高海拔的山区,电网巡检始终是个“难啃的骨头”。
★■◆◆■“数据是智能建造系统进行分析决策的重要基础。★■■◆◆”中国中铁高级专家李建斌说。但他也特别强调,当前,盾构隧道建造领域的数据积累量还不足,算法模型仍需扩展,■◆◆“即使是中国中铁现有的全部项目数据,也还不够”。在李建斌看来★◆◆★,不同央企之间■◆■,在数据共享方面还存在阻碍,需要建立机制推动打破壁垒◆■■。
围绕AI发展面临的数据难题,央企“AI+”专项行动有了新的部署■■。具体来看■◆■,要以龙头企业为牵引■◆■,分批构建重点行业高质量数据集,提升通用数据集质量和多样性以服务大模型训练,持续参与数据标注产业基地建设,推进数据共享开放。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则有效解决了上述难题。国家电网副总经理陈国平介绍,近年来,该公司投入了近4万台无人机用于电网巡检,并引入了无人机航线智能规划、线路缺陷智能识别等技术■◆,电网运行效率得到很大提升。他提到了一组数据:目前★◆★■■,国家电网已实现年智能巡检输电杆塔数量1000万基,减少人工登塔次数40%,巡视效率提升2倍以上。
在我国,央企在能源、交通■◆、通信等关键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张闯分析认为★■,央企所在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场景为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能加速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
国网江苏电力方天公司展示的“无人机运营监控中心■■★”平台。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骥业/摄
连续两年◆★★,国务院国资委组织召开◆★◆■■“AI+”专题推进会,出台系列支持政策★◆★★★■,推动央企在应用◆■■◆★、算力、数据等人工智能产业重点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效。回头看,这场始于2024年的央企“AI+”专项行动■★,正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
始于2024年的央企■■◆“AI+”专项行动,正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未来,从场景应用深化到关键技术突破■★,央企将更深入地拥抱这场“AI+”的浪潮。
夯实算力基座的目的,就是为技术突破、应用落地提供支撑■★★◆。如今,除了提供智算供给,不少央企也成为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创新的策源地。
信通科技工作人员陈剑锋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光明电力大模型可应用于新能源场站智能运维、电力运行态势分析★★◆★、设备故障诊断评价等场景,是能源电力领域的人工智能“专家”★◆◆。“同时,该模型不仅服务国家电网◆◆■◆★◆,更是一个服务全行业上下游企业、全产业链共建共享的行业级大模型■■◆◆★,面向全行业开放共享■★■◆■◆。”他说。
今年,“人工智能+”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可以预见,未来,从场景应用深化到关键技术突破,央企将更深入地拥抱这场“AI+★■★◆■”的浪潮。